Menu

东京 2020:“可持续”的馈赠

分享到:
Words by Lara Sharrock
Date 2021-09-16

东京2020的原定计划是将本届奥运会打造成一个“绿色奥运的样本”,向世界展现主办国为举办一届更友善、更绿色的盛会所做出的努力。然而,首先是赛事场馆不得不因Covid-19疫情爆发而推迟交付,而后又因病例暴增,延期举办后的场馆里却“空无观众”,东京想办一场绿色奥运的希望真的全部落空了吗?

故事的开头总是挺好。在“为了地球和人类,团结一心,变得更好”的口号指引下,组委会精心策划了数个奥运史上的“第一次”:从东京奥组委与联合国签订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向书,到奥运圣火台使用氢能源燃料,再到推动实现赛事碳中和。同时,循环经济也是东京2020的环保重点:运动员们睡上了纸板做的床,拿到了回收材料制作的奖牌,站上了再生塑料制造的领奖台。本届奥运会可以说是处处皆环保了。

然而,环保组织“雨林行动网络”(RAN)在去年发表了一封公开信,谴责东京奥运会虚假宣传“绿色环保”。最近一项研究表明,东京2020可能是1992 年以来可持续表现倒数第三的奥运会。尽管其低碳战略看似处处在积德行善,但它用438万吨碳配额来抵消大会所产生的碳排放的事实,却让我们很难忽视。

英谚有云:“布丁好不好,吃了才知道。”空谈不如实证。让我们先忘了那些回收材料制作的奖牌吧。要真正评断东京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成功,我们必须追问:“它对人类和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长期影响?”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赛事,奥运会无疑是一个鼓励可持续变革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,而它带来的长期影响才是最重要的。

当然,要留下积极影响并非易事。上两届奥运会就各有各的故事。2016 里约奥运会因腐败指控和财务管理不善而蒙上阴影,其净化流入瓜纳巴拉湾80%污水的承诺也仍未兑现。相比之下,(尽管也面临批评),2012 年伦敦奥运会则刺激了东伦敦的复兴,同时扭转了全国公众对残障和残障人士的看法。据报道,自伦敦奥运会以来,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改变了对残障人士的态度。与 2012 年相比,英国成功就业的残障人士在2018 年多出了 100 万。

相比之下,东京的表现如何?值得期待的一点是,东京2020是有史以来第一届设立了报告与评估绩效机制的奥运会。相关的计划已开始制定,接下来的举办国们能在东京此次的可持续努力中收获经验与教训。而本届奥运会结束后,东京还将继续广泛使用氢能源。

但房间里的大象还在。东京2020 远大的可持续理想很丰满,而日本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的现实却很骨感。以废物处理为例。东京奥组委的目标是回收再利用 99% 的赛事物料和 65% 的废弃物。但这与日本的“一次性文化”以及 “至2030 年塑料垃圾减少 25%”这一令人失望的政府承诺形成鲜明对比。日本仍是世界人均塑料垃圾排放量第二大国,日本的消费者每年要用掉 300 亿个塑料袋。尽管东京曾提及将继续推进2020奥运会的环保回收进程,但谈到具体细节时却含含糊糊。为什么一场号称极具示范意义的“绿色赛事”,却没有将这一理念更深入地带入现实社会——例如,落实“限塑令”?同样,日本也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。诚然,政府已承诺不会撤销针对酒店客房的无障碍通行法案。但是,如果要确保未来所有的酒店都能按照这一标准建造,必要的法规修改在哪里?不算上中国,亚洲是残障人士最多的地区,但一系列资料表明,残奥会的亚洲实际参赛人数却总不满额。

当然,责任不应只由主办国来扛。所有人都需要向前一步,共同努力让东京 2020留下更多“绿色遗产” 。

运动员们已经在发挥他们的作用。西蒙娜·拜尔斯 (Simone Biles) 拒绝了一代代传承的奥林匹克“坚韧精神”,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愿意说出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关注与讨论,让大家由意识变为行动。只有更多的奥运英雄们愿意坦诚自己的脆弱,才会有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与效仿。

品牌同样需要发挥自己的力量。有的人已先行一步。伦敦第 4 频道曾主办了2012奥运会的“遇见超人”活动,而今年他们对残奥会的报道又开创了一套新标准:赛事直播为残障人士增加了画面指示、字幕和音频描述,同时,超过 70% 工作团队中都至少有一位残障工作人员。这种无疑将有助于改变标准与文化。

最后,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的角色。开放包容并乐于接受变化。去观察、去学习、去交流。

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,东京2020就可能会因其留下的宝贵“绿色”遗产而收获一枚金牌。

首次发表于 Transform 杂志。

分享到: